1875年1月,十九岁的同治帝死于养心殿东暖阁。此时的慈禧太后并没有为同治帝立嗣,而是将四岁的载湉过继给咸丰帝炒股配资开平台,继承皇位。戊戌政变后,慈禧太后对光绪帝十分不满,打算将其废掉,于是为同治帝挑选了一位嗣子,准备让其成为皇帝。然而这位“大阿哥”非但没有坐上龙椅,还穷困而死。那么,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一、过继之家
此人名叫溥儁,说起来他是道光帝的曾孙,其祖父是道光帝的第五子奕誴。道光帝不怎么喜欢奕誴,将其过继给自己的三弟绵恺,承袭惇亲王的爵位。奕誴有八个儿子,其中第二子名叫载漪,也就是溥儁的生父。1871年,朝廷下旨,将载漪过继给了奕誌。这个奕誌是道光帝侄子,承袭瑞郡王的爵位,但却没有子嗣。
于是,载漪以奕誌嗣子的身份被封为贝勒,之后在朝中担任侍卫内大臣,并且负责管理虎枪营、神机营、火器营,很受慈禧太后的倚重。到了1894年,慈禧太后在举行六旬庆辰时,晋封载漪为端郡王。1898年,帝党与后党之间,围绕着变法产生了激烈地冲突,载漪坚定地站在后党一边,积极支持戊戌政变。
二、己亥建储
戊戌政变后,慈禧太后动了废立的心思,善于察言观色的载漪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。于是,载漪拉拢承恩公崇琦、大学士徐桐、礼部尚书启秀等人,并通过这些人向慈禧太后提出废立的建议。这正中慈禧太后的心思,她当即在1900年1月24日举行御前会议,并且发布旨意,“溥儁入为穆宗后,号大阿哥,命在弘德殿读书”。
这年的春节,溥儁代替光绪帝在大高殿、奉先殿行礼,一时间京师内外议论纷纷,人们认为废立之事将要实现。其实,慈禧太后确实已经制定了废立的计划,甚至连新的年号都取好了。但此事遭到了地方督抚的反对,更重要的是列强对此事并不支持。此时,义和团运动已经兴起,对洋人恨之入骨的载漪很是支持。
三、穷困而死
之后,载漪伪造了“要太后归政,把大权让还光绪帝,废掉大阿哥”的外交照会,以此激怒慈禧太后,让她对列强开战。然而后来的事情却出乎载漪的意料,八国联军在进入北京后,慈禧太后仓皇出逃,并且立即与洋人议和,然后签订了《辛丑条约》。之后,慈禧太后按照列强的要求,惩办“祸首”,载漪及其同党都名列其中。
载漪彻底失宠了,虽然保住性命,但被流放到了新疆。随着载漪的失势,“大阿哥”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的了,在离开西安后,慈禧太后革去其皇子的称号。民国初年,北洋政府给了溥儁一个参议的头衔,保证其衣食。后来,参议的头衔被取消,再加上溥儁是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,因此生活很快就陷入困顿,于1942年穷困而死。
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