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,中俄友谊屡屡被人谈及,然而事实可能要被打脸了。
这些年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多次曾清:中国在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确有一定的份额,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已经转向了东方。
与此同时,我国也不止一次强调,我们和任何国家的交往,都秉持着“结伴不结盟”的政策。
那么,中俄之间为何不能像人们希望的那般亲密无间呢?
01俄罗斯的理想
其实,拉夫罗夫不是第一次对中俄友谊作出这样的回应。
早在2012年的时候,他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公开表态,俄罗斯将会以发展西伯利亚、远东地区、俄罗斯社会为优先级任务,并且,俄罗斯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问题使然,面对的方向不只是东方,而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,因此并不存在“转向东方”的说法。
展开剩余84%2022年5月份,拉夫罗夫再次强化了这个观点:俄罗斯没有打算转向东方,而是将延续彼得大帝的历史路线。
说到这里,俄罗斯的理想就明确很多了,东方不是俄罗斯的终极目标,而是海权。
追溯到数百年前,俄罗斯还只是一个被分封出来的莫斯科大公国的时候,因为土地狭小,没有海权,当时他们的最高领导人,都还不能称之为王,更别说帝了,他们只能自称为“大公”。
直到伊凡三世上位后,合并了周边好几个大公国,这才使得俄罗斯的面积壮大了不少,再加上因为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为皇后,俄罗斯从此才有了更多的底气,甚至对外自称继承了拜占庭的宗教遗产,自称“第三罗马”。
因而,到伊凡四世继位时,他便顺理成章自称“沙皇”了。
从伊凡四世开始,俄罗斯帝国就一直在追求海洋霸权,他们甚至俄罗斯若是没有出海口,别说称霸东欧,就算是立足都会变得极为艰难。
伊凡四世花了20多年的光阴,就为了夺得波罗的海的海权,但至死都没能实现这一理想。在后来一任又一任的沙皇的努力下,俄罗斯帝国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海洋舰队,甚至还能去到更为广阔的黑海。
而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拉夫罗夫口中提到的彼得大帝,他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五任沙皇。
他历经数次艰辛的战争,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得了速亚城,因此取得了速亚海的海洋控制权。
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,俄罗斯帝国取得速亚海后,下一步就夺下了克里米亚半岛,使得俄罗斯的舰队可以从速亚海这个内海,去到更为宽广的黑海。
按照俄罗斯帝国的规划,下一步还要夺得土耳其的海权,让俄罗斯舰队可以顺利进入地中海。
02为何不能与俄结盟
然而,因为英法联手,在19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重创了俄罗斯帝国,使得俄罗斯的海洋霸权又缩回到了速亚海之内。
俄罗斯帝国也正是因为在此战中受损严重,为了补充国力,他们便把目光看向了遥远的东方,便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,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瑷珲条约》、《北京条约》,让清政府赔钱又割地。
很明显,俄罗斯帝国当时是把中国当成了输血包,把在欧洲受损的利益,都转嫁到无辜的中国头上。
后来沙俄覆灭,苏联崛起,这个共产主义阵营的老大哥,不仅没有把沙俄侵占的土地归还给我们,并且还把外蒙古当作缓冲带,炮制了外蒙古独立事件,使得我国再次丧失大批的土地。
后来赫鲁晓夫上位后,因为建立联合舰队和电台的要求遭到我国拒绝后,再加上他们偏袒印度,促使了中苏关系急剧恶化。
因此,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,苏联就对我国步步紧逼,再到后来勃日列涅夫,干脆就和我国兵戎相见,主动打响了珍宝岛战役,后来还扬言要对我国动用核武器。
虽然我国不记仇,但是也不能不总结历史教训,俄罗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,争夺海权、扩大海权始终是俄罗斯延续性的战略目标,这就注定俄罗斯和中国之间,不可能存在什么铁哥们的关系,顶多也只是互惠互利罢了。
参考资料:
1、新华网:俄罗斯外长说不存在俄“转向东方”问题
2、观察者网:俄对外情报局局长:全球转向东方之际,我们正延续彼得大帝的路线
3、界面新闻:【评论】“世界岛”与“制海权”:俄罗斯与西方百年纷争的地缘宿命
发布于:河南省弘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